驰而不息改作风办实事惠民生 凝心聚力抓改革提效能促发展
——淮北市医保局深入开展“找差距、改作风、强担当、争先进”专项行动见实效
“慢性病网上申报真方便,工作人员服务也很贴心...”今年以来,淮北市医保局将“找改强争”专项行动与全市医保系统加强自身建设打造“五型机关”专项行动相结合,不断转变干部作风、提升医保服务效能,坚决杜绝医保工作中出现“虚、躲、冷、粗、假”问题,以稳扎稳打的行动在惠民惠医上“找差距、求突破、争一流”。
“滴灌式”学习研讨,边学边悟凝聚共识
一是借助平台学。各支部每周五下午召开支部学习会议,并通过党组会议、局长办公会“第一议题”组织集中学习研讨,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重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、市委实施细则,认真学习省、市委“一改两为”大会精神。二是联系实际学。结合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,结合“以案为鉴、改进作风”专题警示教育,聚焦“六找六强”,联系医保系统工作实际,开展交流研讨,凝聚思想共识,坚定“敢与自己过不去、敢与强者比高下”的自信心,强化“慢进是退、不进更是退”的责任感。三是通报案件学。定期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,签订廉政目标责任书,实时通报违纪违法案件,引导系统工作人员树牢廉洁从政意识,保持老老实实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的良好作风。
“摸排式”查摆问题,边查边改转变作风
一是“横向比”定目标。各支部召开专项行动找差距专题会议,采取横向比较方式,既在长三角城市中比,又在全省比,并结合省、市季度工作点评会评议结果,结合省、市目标绩效考核,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、多角度分析,明晰位次、认清差距,确立争先进位的目标。二是“清单+闭环”抓到位。按照市委统一部署,制定形成差距问题、目标措施、责任分工、完成时限“四清单”,实行“清单+闭环”管理,逐一对账销号,尽快促进工作提水平、上台阶,推动问题迅速改、改彻底。三是“统筹推”见成效。将专项行动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,与加强系统自身建设打造“五型机关”结合起来,与系统行风建设结合起来,与招商引资、创新驱动、项目建设、乡村振兴、年度工作完成等重点任务结合起来,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和衡量专项行动效果,确保专项行动抓到位、见成效。
“沉浸式”优化服务,边做边检提升效能
一是慢性病实现网上申报。9月1日,正式上线门诊慢性病病种鉴定线上申报系统,我市慢性病患者可通过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”App、“安徽医保公共服务”小程序、“淮北医保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,自行为本人或参保家属申报门诊慢性病病种,省去以往到慢性病申报医院现场申报的奔波与不便。目前,全市共4.8万人享受慢特病待遇,涉及63个病种。二是医保结算实现移动支付。专项行动启动以来,市医保局加快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在挂号、就诊、支付、取药、取报告等就医服务全流程使用,提升医保服务便利度。9月6日,淮北矿工总医院在我市率先开通医保移动支付功能,参保人在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后,支付时扫描院内医保移动支付结算二维码,进入医保电子凭证线上授权页面同意授权后,选择待支付订单,点击“去结算”,确认支付后即可完成医保移动支付,让参保人既摆脱了实体卡的束缚,确保个人信息和医保账户安全,又避免在各个环节的反复排队。问诊缴费来回跑,缴费窗口排长队等现象即将成为过去式。三是高频医保业务实现“网上办”。在“淮北医保”公众号、“皖事通”APP新增慢性病申请、个人就诊台账打印、个人参保证明打印、个人账户共济绑定、处方药品外购、非处方药品外购等6项业务办理功能,异地就医备案等10项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实现线上办理,业务办理效率大幅提升。四是窗口经办业务实现“便捷办”。积极打造“15分钟医保服务圈”,构建区镇村医保经办服务网络,高频医保业务可在家门口办。目前烈山区7个镇(街)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站、63个村(社区)医疗服务室已全部正式挂牌。精简证明事项7项,可即时办结10项,推行综合柜员制改革,实行“一窗通办、一次性告知、限时办结”。扩建自助便民服务大厅,配备6台自助服务一体机,提供免费查询打印服务。大力推行“延时办”“周末办”“预约办”,解决办事群众“上班时间没空办事,休息时间没处办事”的难题。
“攻坚式”医保改革,边推边督保障民生
一是带量采购改革。以药品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为突破口,显著压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。目前,14批国家和省级集采中选结果全面落地执行,超过300种谈判准入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%,最高降幅97%,节约采购资金2.42亿元。如降糖药“阿卡波糖”每片价格由2.2元下降到0.18元,降幅93%;冠脉支架集采价格从均价1.3万元下降至700元,胰岛素6个通用名42个品种平均降价48%,最高降幅73%。同时,将药品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余的医保基金,按一定比例拨付给相关医疗机构,支持医疗机构发展,今年8月,拨付第六批国家集采胰岛素预付金213.27万元,累计1329.64万元;对我市医疗机构申请认定的23项新技术、新项目额外增加预算指标1741.47万元,以“真金白银”支持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,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助力“三医联动”改革,让群众受益。二是DRG支付方式改革。制定实施《淮北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疾病诊断分组(DRG)付费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》,门诊和部分慢性病实行按人头付费,住院费用实施总额预算管理下以按病种付费、按床日付费、按疾病诊断分组(DRG)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,引导和调节医疗资源配置,促使医疗机构由过去创造收入增量转向医疗成本管控,实行精细化管理。第一批10家试点医疗机构DRG付费自今年1月正式实行至今,住院均次费用由8465元下降至7980元,同比降幅达5%。三是职工门诊共济改革。此次改革可概括为一大、一小两个“共济”。“大共济”就是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,通过统筹基金报销职工符合规定的普通门诊费用,实现全体参保职工之间的共济保障;“小共济”就是家庭共济,即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、父母、子女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时发生的药品、医疗器械等费用及参加居民医保等个人缴费,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济保障。
“行大道、利天下、民为本”。“找差距、改作风、强担当、争先进”专项行动是全市“医保人”向198万参保群众交出的“必答卷”“民生卷”,我们将以一抓到底的狠劲、一以贯之的韧劲、一鼓作气的拼劲,以想抓落实的自觉、敢抓落实的担当、会抓落实的能力,只争朝夕推动专项行动真正见成效。为参保群众提供更便捷、更高效、更优质的医保服务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!